看了多次也不厭倦的韓國影集-大長今,畫面中那大大的醬缸,莫名的讓我充滿了興趣!


我就是被那大甕缸吸引前來西螺丸莊醬油博物館,但也意外的認識了醬油古法釀造過程,進而了解了從小吃到大的醬油美味源頭。



觀光工廠門口有著一瓶瓶巨大的醬油,展現店家特色商品,具吸睛效果。



展示廳內,透過文字細說醬油的演變史;



而玻璃櫃內,則陳列著精心打造的醬油禮盒、早期購買醬油的杯碗贈品,還有用塑膠繩將醬油瓶口綁在一起,這些都是再熟悉不過的童年記憶了。





再往內走,可以看到生產的工具,有填充機、封罐機。




地上有個百年水源,是早期丸莊用來取水釀造醬油的取水口。



既可透氣,又可保持溫度的竹簳,是黑豆製麴不可或缺的工具。



黑豆製麴完成,洗麴時,正需這個米簍來協助。




大大的木桶,是早期的醬油沈澱桶,醬油蒸煮完畢,需靜置桶內七天,讓雜質沈澱後,再從下方接油孔,讓清澈醬油導入瓶內。



天井處,則正在做醬油DIY呢!藉著這個有趣的過程,讓遊客親手自製獨一無二的醬油,充滿樂趣!




首先將豆麴原料(黑豆煮熟加入種麴經七天,培麴為豆麴),放入水中,如洗米般搓洗。



搓洗呈黑色稠狀後,放到水龍頭下沖水。




甕造型的洗手台,真有古意!



再來將洗淨的豆麴浸泡在水中約15分鐘,讓它吸飽水。



接著瀝乾,約5分鐘。



雙手捧起,放入小甕中,蓋上蓋子,靜置三小時,屬前期發酵。



三小時後,豆麴菌種呈現最活躍的時候,倒出至塑膠袋中,將提供的鹽巴,先預留一顆草莓大小的鹽量後,其餘倒入塑膠袋中,與豆麴充份混勻。



再將豆麴倒入小甕中,上面鋪上預留一顆草莓大小的鹽,以隔絕雜菌,撫平後,蓋上蓋子,綁上紅線,甕上倒蓋碗,以防水氣進入。






靜置一百八十天後,開封,即為可用來蒸煮魚或做菜用的蔭豉。


如果想製成醬油,在DIY完成靜置七天後,開封,插入一漏斗,注入160ml煮沸過的冷開水,再度將周圍的鹽抺平小洞口,封蓋,置於有陽光處曝曬一百八十天,即可取出甘甜的壺底蔭油。但必需先以醬油與水1:3的比例煮沸置涼後,方可食用;甕內的蔭豉,依然可用來做為烹飪食材。




了解完DIY後,到樓上參觀,裡面可以了解製醬油工人的起居生活,有廚房、衛浴、寢室、實驗室





接著就到我最愛的曬缸場,一個個帶著帽子的大甕,在太陽的魔法下,經過半年,將蛻變成一滴滴芳香甘醇的醬油。



一缸缸的大甕中,有著古人的智慧,有著工人的用心,有著大自然食材奉獻的美意



想了解每天嚐到的醬油如何而來嗎?不妨到醬油的故鄉,親身體驗醬油從無到有的孕育過程喔!




※西螺丸莊醬油博物館※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25


電話:05-58636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ne 的頭像
    Anne

    Anne愈分享愈快樂Blog

    A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