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3章 佛陀和弟子們
8.出家必備的條件
※我要一面不偏不倚地反省自己,一面精進地過好每一天的生活。
9.婆羅門僧來尋釁
※人的感情是很微妙的,當你激怒了對方,對方必將加倍的怨惱怒擲過來。
※佛陀只有「等待」一途,讓時間來平息對方的怒火。那就是說,他要說什麼,就讓他說什麼,讓他把鬱積在心頭的苦悶宣洩出來,等到他的心情好轉時,理智就會開始起作用,他才會發現自己可笑的地方,而心中有了接納他人意見的餘地。
※您剛剛招待我的那一頓,我不吃的話,就還是你的囉?
10.十字架上的愛
※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不能因為他人的言語行動的影響而在自己的言行上引起不調和的現象,那樣做,等於中了對方的毒,一旦中毒,你就免不了會悲哀和痛苦。
※不要當面吞食對方的感情。
※不要忘了懷抱慈悲,經常以愛心對待他人,造一個心靈豐盈的自己。
※承繼造物的慈悲心,做為散播愛種的人。
【分享】
【不要中了對方情緒的毒】
面對別人波濤洶湧的情緒,在當下,總是很難抵抗這狂風暴雨的襲擊,一不小心就被捲入了漩渦中,跟著一起情緒高漲,感覺不吐不快!
但回應過後,受傷的,往往是自己的心!
事發當下,情緒被對方的火焰吞沒;事情過後,腦海中又不停的重播、倒帶彼此的對白,結果事過境不遷,戲碼在心中不斷的重演。
別人也許在那一刻透過言語、表情傷害了你一次,但記憶與放不下的情緒,卻傷害了自己無數次,原來~一再在傷口上灑鹽與加深傷痕的是自己!
事情何時會發生,也許非我們所能掌控或預期,但可以學會保護好自己的一顆心!
當事件發生、情緒衝突時,多一分的察覺與看見,靜心想想~對方所抱怨的事,有沒有我們可以再修正或進步的空間,如果有,謝謝他的提醒,我們可以適度的調整,讓往後的做事與思慮更周延;如果仔細思量後,知道已盡了最大的努力,並儘可能告訴對方自己的誠意與想法後,依然無法化解對方的怒氣,告訴自己~盡力就好,不要帶著對方的包袱走,並在心中默默祝福彼此能有智慧理解、化解這一切。
事情的發生,往往不是為了看見別人的錯,而是為了看見自己心中的思緒與起伏的情緒,進而找到可以修正的地方,心念一轉~對方又何嘗不是上天派來的貴人,只為了幫助我們看見自己,修正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