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嶺來到太麻里,在台九線上有間一不小心就會呼嘯而過,錯失美味體驗的拉勞蘭小米工坊。
我們預約了小米粽DIY課程$200元/人,與下午茶$100元/人。
藉此次機會,認識排灣族的小米粽與我們的三角粽有何不同。
主廚為我們備好1.月桃葉、2.甲酸漿葉(有助消脹氣)、3.糯米混合自種小米、4.以蠔油拌炒過的豬肉與香菇,並示範包粽步驟。
看到那醃漬炒香的豬肉與香菇餡料,先嚐一口看看,迷人的醬油香,不禁期待起接下來要包的小米粽是何等好味道!
而主廚也補充說明:他們自己吃的小米粽內餡會用生豬肉加入鹽巴醃漬,與我們的炒熟內餡不同,這是屬於改良版的口味。
大夥開心體驗,在月桃葉上放二片甲酸漿葉,接著舀一二匙的米,加入豬肉與香菇,再添上米後,將葉子對折再對折後,用繩子綁起,即大功告成。
做好後,店家會幫我們水煮小米粽,約需煮一小時,煮好後,粽子放涼了更好吃,而且也建議我們第二天早上再蒸過,讓葉子香氣更入味,米粒的口感也會不同。
之前我曾嚐過甲酸漿葉包的祈納福小米粽,但覺得味道嗆了點,但這回在這裡體驗的味道竟完全不嗆,果然不負曾榮獲全國A-bai風味餐競賽冠軍的傳統小米粽盛名;而且感受到甲酸漿葉果真具有消脹氣、助消化的功效,真是佩服原住民的智慧,就地取材,讓家人吃進健康與美味。
聽主廚分享這幾年致力記錄部落中婆婆媽媽們的拿手好菜,不久後即將出版成書『記憶中的味道』,這份薪火相傳的用心,與用美食帶大家認部落故事的努力,讓我們深受感動,忍不住為她鼓掌與喝彩。
在等待小米粽煮熟的過程中,我們品嚐了店家自製的下午茶,有冰肉桂紅茶、紅藜香蕉磅蛋糕、巧克力布朗尼與鬆餅,甜度適中,非常可口,充份展現主廚的好手藝。
之後到部落散散步,道路二旁的圍牆彩繪,由村落孩子們逐一完成,透過一幅幅畫,了解與他們息息相關的生活模式。
巧遇婦人正在曬紅藜與手工脫粒,她說:這已曬了三四天了,之前紅藜的顏色更漂亮呢!
問她如果下雨,是否得全部收起來,她說:蓋上一旁備用的帆布即可。
往回走的路上,因位在村落的高處,驚喜發現道路的盡頭即是蔚藍大海。
這兒的村莊很寧靜,人們很友善,慢步其中,是趟美好的小旅行。
而聽說拉勞蘭小米工坊也有供應很厲害的午餐,期待下回的味蕾新體驗!
※拉勞蘭小米工坊※
地址:台東縣太麻里鄉10鄰25號
電話:08-9782547
營業項目:在地美食、風味茶點、文化體驗